都来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都来读小说 > 在国子监当班主任的那些年 > 第10章 第 10 章

第10章 第 1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凌蕤说道:“我认为荆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刺杀成功率:

一是情报收集:对秦王宫殿的布局、守卫巡逻规律、秦王的日常作息等进行更细致的侦查,以便制定更精准的行动方案,找到刺杀的最佳时机和路线。

二是武器优化:除了将匕首藏于地图中,还可考虑在身上暗藏其他短小轻便的暗器,如袖箭等,增加刺杀成功的几率。

三是人员选择:太子丹派的剑术高手秦舞阳,他在关键时刻胆怯。可以挑选更有胆识和经验、心理素质过硬的人作为助手,或者荆轲多训练一些时日,让其能更好地配合行动。

这是行动准备阶段的改进。

在行动过程中还可以把握时机,荆轲在图穷匕见后,与秦王有一番追逐。若能提前预判秦王的行动方向,或者利用秦王宫殿内的一些障碍物来阻挡秦王逃跑,能增加成功刺杀的机会。

还有要加强团队协作,如果助手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比如帮助荆轲拦截侍卫,或者直接参与对秦王的攻击,而不是在一旁被吓呆,那么荆轲就可以更专注地对付秦王,提高刺杀成功率。还可以在接近秦王时,通过言语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放松警惕,然后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

以上是学生回答老师提问所作的答案。

但是,跳出历史来看,如果我是荆轲,我不会去刺杀秦王,因为这是必死之局,此举不仅加速了燕国的灭亡,更给燕国臣民带来更大的灾难。学生以为,君子舍生取义固然好,穷则独善其身也未尝不好,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留着有用之躯报效国家为民做些实事更是一种智慧。

秦国统一大势所趋,正所谓,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我是荆轲,我不仅不会刺杀秦王,甚至会投效秦王,效仿商鞅。”

章世秦站起来怒斥:“你这是贪生怕死,贪图富贵,不忠不义,背叛家国,无耻小人。”

凌蕤:“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下只是实话实说。敢问章兄,你是荆轲,明知道刺杀秦王必死无疑,你会去么?明知道刺杀的后果给燕国带来更大的灾难,你还去么?你敢明心见性,说真话么?贪图富贵?你是指投靠秦国?你可知商鞅是何结局?历史大一统后,燕国秦国如今皆为一国,又何来背叛家国一说?”

章世秦满脸通红,羞怒道:“伶牙俐齿,我说不过你,但不代表你对。”

老师对二人的争执不予置评,让学生自习,去了博士楼。

这还是头一回,老师没有点评学生的答案,就直接走了。

所以凌蕤的回答,老师到底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呢?

这就跟写作文一样,主观价值倾向太强,老师喜欢就是高分,老师不喜欢就是零分。

太学,博士楼,老师办公室。

苏砚秋看到史学博士许宗元满脸凝重,问道:“许博士,可是班上学生惹你生气了?”

“苏博士,你班那个凌长生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佳句频频,但是啊他志不在儒家学派,而是倾向法家,他想效仿商鞅,追随严刑峻法的暴秦,可见其血性骨气不够,功利之心太强!”

苏砚秋知道许宗元是不喜欢法家思想的,但不知道事情始末也不敢轻易接话。

诗赋博士李敏学不赞同:“许博士此言差矣,能写出霜风欺瘦影,玉蕊破寒开。

不与繁花竞,孤香抱雪来的少年又岂会没有傲骨和血性?至于功利之心,难道你我没有么?圣人立功立德立言,若是没有功利之心,如何奋发有为?”

“巧言善辩,儒家的功和法家的功如何能一样?”

这个时候杨功林回来了,问道:“你们两个怎么辩起来了?”

苏砚秋道:“杨助学,你来的正好,刚刚课堂上凌长生说了什么?”

杨助学笑道:“这小子挺有意思的,许博士问他荆轲刺秦如何能成功,他反应很快,想出了很多改进的办法。但是,他说这只是为了交作业给的答案,他本身是不赞同刺秦的。他那句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说的挺有道理。许博士,你以前每堂课都会点评学生作业,今天怎么不点评了,所以你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呢?”

许宗元不说话,正是因为他惊叹这个学子年纪轻轻史学功底见解颇深却喜欢法家思想他才烦躁郁闷。

不然早就劈头盖脸一顿骂过去了。

老师终究是爱才。

李敏学讽笑许宗元:“老许啊,君子当诚,表里如一,只要不是心思不正作奸犯科祸国殃民之徒,喜法喜儒又有何妨?”

许宗元:“他有将相之才,他朝身居高位,若严刑峻法,激进变革,难道不是祸国殃民?儒法之争,你死我活,岂能调和?”

李敏学:“许老匹夫,我看就你最激进,还你死我活,真是毫无风雅。”

许宗元:“李老酸夫,我是没你风雅,六十多岁的人了,还一树梨花压海棠。”

李敏学听了这话,冲过去就想跟许宗元干架,杨功林和苏砚秋连忙一人拉一个。

“许博士,李博士,为人师表,你们这样实在有辱斯文,不妥不妥。”一直没有说话教论语的博士候文茂站出来劝架。

苏砚秋作为班主任,班上的老师因为学生争起来了,赶紧道:“今天下值了,我请各位同仁去太和楼吃饭听曲,放松放松。”

李敏学:“苏博士,看你面上,老夫不予他计较。”

许宗元:“哼,彼此彼此。”

凌蕤是不知道两个老师因为她争起来了,此刻她也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下学了,凌石还没有驾马车过来接她,从太学回凌府的路她还不是特别熟,而且今天得罪了章世秦,万一那小子报复心重,放学路上堵自己咋办?

她虽然学了六七年功夫,但对方人多势众,也不敢保证对方没有功夫。

这要是被章世秦打了,那可真是打了也白打。

好在冯绍良比较仗义:“凌兄,坐我马车,我让车夫送你回去。”

“麻烦冯兄了。”

“不麻烦,你家和我家都在一条街上,顺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