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黎礼耽搁了半天时间,等闻言到农机站把需要的大棚材料和水管订好时,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左右了。
在小吃店吃了碗面条对付了一下,她便骑车回家了。
刚进院子,闻夏循声提着个篮子跑了出来。
她停在闻言面前,兴冲冲地说:“姐,我听说了一个笋子林,现在还早,我们去挖点笋吧!”
冬季山林温热潮湿,林子里的笋子提前冒了头,也不是没有见过。
“那你大伯和闻云呢?”
闻夏把篮子挎在手臂上,说:“他们去地里割麦子去了。”
闻言停下脚步,静静听了一下,家里除了她和闻夏还真没动静,只好点了点头,回屋换了一件衣服,发动车子载着闻夏出门。
挨着村子前后左右的田地都是划给村民的,里面的东西可不能随便去采摘动用,像这种不常见的笋子窝,基本都要翻越几座山,到没人归属的深山老林里去。
索性她俩有车比较快一点,四十多分钟就已经到了山脚,把车停在路边,拿着工具爬上山。
走了好一会 ,闻夏边走边悄悄看闻言,倒把闻言看不好意思了,她偷摸抹了把脸,问她:“小夏,你干嘛总看我?我脸上有字?”
闻夏爽朗一笑:“我是怕你心情不好,自己躲起来悄摸哭,不是才送走沈大哥嘛,但现在看来,你还是挺放得下的,那我就没事了。”
闻言听这话,内心感动了一秒钟,接着很无语地翻了个白眼,“他回去过年我是要难过什么?又不是以后见不到。”
闻夏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一副‘我都知道,你别逞强了’的表情。
闻言懒得辩解,低着头往前走。
等翻过两座山,到了密林深处,就看见了一大片竹林,在石头堆的裂缝边上。
这种森山里的裂缝,边上长满草木,不知深浅,连虫鸣鸟叫声都少,应该没多少人敢到这。
竹林里生长着细长纤瘦的竹子,落叶堆里只能隐约看见一点笋子尖,像插在地上的竹叶,已经长了一大片。
把篮子放在边上,闻言抽出小锄头开始照着竹子根部挖,为了尽快挖到竹笋,离开这个地方。
两人挖两个小时,把篮子都装满了,鸡肉猪肉把挖出来的小坑回填掉,这才下山回家。
等到了家,时间已经到了傍晚,闻言把篮子里的竹笋全部倒出来处理。
把竹笋去掉最外一层皮,抓紧顶部把笋叶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剥开,把牢牢裹住笋子的笋叶处理干净了,露出里面白嫩嫩的笋芯,丢到盆里,让闻夏清洗一遍。
没弄一会,闻爸和闻云就来帮忙了,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处理竹笋。
闻爸边剥笋边对闻言说着接下来的计划:“我和你弟割了大半麦子了,年前就不去地里了,明后天就要打过年的糍粑了,今年你带着弟弟妹妹们去扯松毛,嗯?”
闻言想了想,觉得这些事还是挺合理的,就应了一句:“可以。”
“但年后要抓紧一点,爸你不是算把新成包的也用来弄大棚嘛,材料我订了,要错开收麦子和搭建的时间。”
简单说了两句,之后就没人再说话,只低着头剥笋子。
今天采了竹笋,晚上肯定要吃一顿新鲜的,于是她晚上就做了竹笋肉片汤和腊肉炒竹笋。
两个菜都是加肉的荤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味道。
先用猪油在锅底化开,等香味出来,然后倒入切好的笋片爆炒,再加水没过笋子,煮一会加入鲜切腌制好的瘦肉片,只需要再出锅前加点盐就很鲜美了,笋子的微微苦涩味道和肉片的油香味,让汤更好喝。
炒腊肉的竹笋片提前泡水,和切好肥瘦相间的腊肉下锅爆炒,加入葱姜蒜爆香,因为腊肉盐分足够,也不用放盐,加点鸡精就可以,足够了。
一顿晚饭把全家人吃个肚皮圆溜。
…
第二天的事情就很单一,只需要把糍粑打好就行。
不同于北方或者其他地方过年家家户户吃饺子的习俗,在闻言的南方老家,年前年后这一段时间,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打糍粑。
这会闻夏也在家帮忙,没时间来帮她,闻吃过午饭,就把跑了一夜的糯米清洗出来,捞到大簸箕上沥水。
等灶上的火烧起来的这个时间,她扭头吩咐在院子里逗狗的闻云:“去把蒸锅抬出来,洗了给我。”
为了蒸米方便,不需要再借其他家的东西,前年她爸就买了蒸锅。
平时用不上,也就过年用一两回。
她接过闻云手里的把蒸锅,把锅底放上水,架上蒸锅,再把糯米铺在蒸锅里蒸熟。
到了下午二三点是打糍粑的最好时机。
把滚烫的糯米舀到大桶里,闻云用扁担抬着一家人去了村里的碾房。
碾房不单碾米这些,前些年,也装上了压糍粑机器,把糯米倒进去,它就能压出细腻的米团,然后人手工给糍粑搓成型就好,比老式的捶桶要更节约力气和时间 ,只是少了捶打出来的劲道。
等她们到时,前面只有一家人在排队。
没过多久就轮到她家的,闻言拿着碾房大叔提供的簸箕,在上头撒了一层米磨成的粉,把糯米团子全都接下来,截成一团一团,一半弄成圆饼形的粑粑,一半弄成一整块的长条形。
做成想要的形状后,迅速把两边沾上米粉,放在大筐子里晾一下,再过个半个小时,等表面不会沾粘能叠起来。
糍粑打完之后,就到了年二十九。
村里的小孩在路上到处放炮仗,一不小心还能踩到丢弃的摔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