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都来读小说网 > 夫郎,饿饿,饭饭 > 第24章 第 24 章

第24章 第 2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视线回到桥下。

等到谢策得属下急忙赶来时,他们的主子已经被扒光了上衣。

“将军,你这……”王羽声音颤抖。

“……”其他人也默不作声,在看到谢策伤口已经被处理后也算松了口气。

“没……”事。谢策刚想出声就被王羽打断。

“王爷,你不是说你卖艺不卖身吗!你怎么会这样?”王羽十分痛苦的抱住谢策。

谢策青筋爆起,狠狠的给了王羽一顿。

王羽:已老实,求放过。

而这一边陈可依也回到了贺家,一进门就看到两姐弟咕噜咕噜的在给陈氏讲东西。

探耳一听,哇哦,老哥的男朋友被发现了。

而贺闻箫也跟个犯人似的,呆坐在一旁,时不时接受一下陈氏探寻和疑惑的目光。

靠,家人们谁懂啊。

时间的节点很快马上就到了乡试,住在省城附近的好处就是不用离家太远去考试。

乡试区别于之前对于读背的考察,前者更注重于脑力的灵活性,如计算题、应用文写作、民生民事等,应用文写作也就是结合生活的八股文,但切记不能在写作中提及朝中事,不然你将会有很大几率,此生与仕途无缘。

陈氏知道快乡试了,于是提前几天开始做便食,方便贺闻箫能带进考场,并给贺闻箫缝制了三件新的青袍,里衣同样也是三套,还纳了一双平步青云鞋,青色的斜面绣云纹,鞋底较厚,穿脚上真像踩在云朵上行走一般。考篮、包袱里的东西一件件数来数去,总觉得少带了什么东西,可检查下来又一样不少。

陈可依也十分乖巧的没往贺闻箫面前凑,老实地将身体管理全交给陈表妹。

现在才丑时,贺家的人却都醒了,连陈可依也十分兴奋的候在贺闻箫身边,毕竟大佬考上了大官,可是脱离阶级的存在,趁现在抱大腿,以后的荣华富贵不是梦。

贺闻箫要从贺家走,走之前村中长辈带着他给祖宗上香,磕头,求保佑贺家子孙一举考中功名,牛车早翻新了,拉车的老牛也养得油光水滑。

贺闻箫穿着新袍新鞋,全村的人都来送行:“郎君此去定能泮宫折桂,考中举人给贺家光宗耀祖。”

贺闻箫鞠躬回礼:“谢乡亲们吉言。”

锣鼓喧天,乡亲们从村里一直把他送到省城。

下了牛车贺闻箫便看到了春兰。

“郎君,这是我家少爷让我送来的。”春兰一股脑的将一大包东西塞给贺闻箫,“若是不够再给我讲。”

贺闻箫看了看春兰身后,却没看到想看到的人。

“卿哥儿呢?”贺闻箫的语气有些失落。

“少爷说不想打扰你考试,所以这几天不见面,他说他等你许给他的承诺。”春兰一板一眼的回答道,可以见到她真的不想夹在两个人中间吃狗粮。

贺闻箫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

钱家送了许多物件来,连在号舍烧水喝的小炉子、茶壶、烧鸡板鸭,还要参片都有,很全乎不用他自己再添置了。

贺闻箫提着足有几十斤重的东西,经过几个时辰的检查,和见识过各种奇葩作弊方式后终于进入了考场。

号舍里面落了一层灰,贺闻箫拿出手帕来擦抹干净,他看看天,似乎没有落雨之意,于是就没有拿出油氏钉上去当门帘,这样敞着透气。

他从考篮里取出几样东西,摆放在木板上。

隔壁的考生进来后竟取出炉子点火,架上锅,放水,扔了一把米进.....贺闻箫看得呆了。

哦,他想起来了,本朝的乡试是允许考生携带者米面油盐酱醋到号舍里来煮饭吃的,听说是为了照顾贫寒买不起熟食的考生。

贺闻箫往号舍里面坐去,他的头差点撞到墙壁,累得一身汗才找到舒适的坐姿。

等考生一一就位,就轮到考官团登场了。

乡试考官团的规格亦很高。

正、副主考官,一般由天子任命在京的翰林及进士出身的正三品以上官员充任,协助主考的同考官,又称“房官”,则由各省进士出身的儒官出任,监考一般由知府充任。

此次云滇府城乡试的主考官天子钦点的礼部侍郎周朴,时年五十一岁。

号舍之中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说他年少时其貌不扬可以说有些丑陋,即便考中榜眼也不得天子待见,进士出身却做了二十年偏远之地的官员,到了四十五岁后,当年的同年们成了一群老头子,好看不好看的,差别已经不是那么大了,而且他更是朝中有名的青白眼,如果惹他这辈子也算到头了。

听了主考官周朴一耳朵八卦后,又闻一声鼓鸣。

是要发卷子了。

一同考官说了声“肃静”之后,书吏们开始分发卷子。

乡试的试卷均于每场考试前一天夜里由抄写完毕,据说不让付梓印刷怕漏题,并于考试当天发给考生,人手一份。

发卷子的时候顺带还发一个透明的油纸袋,是交卷时用来装试卷的,防止被溅水或洇墨。

试卷拿到手,贺闻箫先数了数张数,不缺,又看看题目,无漏,这才去细看考的是什么题目。

考大小两篇八股文,头一道是大,要作一篇八股文,余下的是小,是只论述一段即可,后面还有两道当朝例相关的题目,不过是死记硬背之类的,余下还有五道民生民事及计算题,倒容易。

贺闻箫在脑海中把做八股文的素材都翻出来,他没有急着下笔,而是抬头去观察了几眼主考官礼部侍郎周朴。

按照考生们的说法,周朴是榜眼出身,但因容貌不佳导致仕途不顺,只能到偏远的地方当微末小官,多年宦海苦苦游,这与他脸上深重的沧桑之感相符....想来他好的文风更倾向于恪守绳墨,厚重不跳...

刘夫子曾不止一次提及:文无定法,但要想胜出,不光平时要学扎实,还靠考场上随机应变。

揣摩考官喜好很重要。

结合题目和考官,贺闻箫给今日要作的八股文定调了。

贺闻箫打算用大量的经书原句和《四书集注》中的注疏语,排列铺陈,略加点缀勾连,写出一篇意义完整,却又不能留拼凑、支离之迹的文章,思索周全,他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破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