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都来读小说网 > 夫郎,饿饿,饭饭 > 第24章 第 24 章

第24章 第 2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写完后从头到尾看一遍,文章可谓前后呼应,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虽然多引用经籍和注疏中的字句,但文字简练,浑然己出,古朴淡雅,对经籍熟练领悟可以融贯,叫人不太好挑出毛病。

啧啧啧,这都是在后世练出来的文笔啊。

他在草稿上一气写完,又修来修去的,密密麻麻的都是蝇头小字。

差不多明日就可以抄在试卷上了。

科举试卷答题时除对内容有要求外,在形式上还有许多规定,如避讳等,且不许出现越幅、曳白及涂改太甚等现象。

因而应试时考生一个小小的疏忽,便让多年的寒窗苦读白费,功名梦碎。

贺闻箫在草稿纸上又列出这几条注意事项,之后没有急着誉抄,放下笔打算吃饭。

已然到了傍晚时分。

斜对面的一位考生拿出枸杞银耳之类的滋补零食,兑水用小炉子煮了一碗在喝。

贺闻箫:咦……这个不错。

他取出几片切好的烧鸡,还有陈氏给他做的猪肉干,点心...炉子烧一壶热水,就着吃了。

吃完饭,外头似飘起了雨,号舍甬道的地上落了许多雨点。

贺闻箫从考篮中找出锤子,油布,站起身把它挂上去,之前的钉子锈迹斑斑,敲了一手铁锈。

雨越下越大,号舍外头白茫茫的一片,里头的烛光摇曳,映着一张张老少紧绷的脸庞。

贺闻箫没有再动笔,他熄灭蜡烛,把稿子在脑海中回放,一遍又一遍读来读去,琢磨着怎样删改。

就这样过了两遍之后,远处传来二更的更鼓声。

贺闻箫检查了一遍计算题和民生民事题后,把号舍里的板子拆下来上面铺了一件既能当被子又能当褥子的盖被,蜷曲上去睡觉。

号舍里的灯越熄越多,最后只剩一点儿光,像登科中举的功名希冀,微弱,渺茫。

贺闻箫睡到四更天,被一股异味呛醒,是便溺的臭味。

说是夜里许多考生闹肚子,抢了一夜的马桶。

他离臭号很远,但夜里下了雨,使用的人又特别多,没有衙役来收拾,一反味让整个考场都被波及,谁都躲不过去。

很多考生被臭醒,他们从考篮里翻找出香料挂在脖子上,但是无济于事,那股味道越来越浓烈,什么香都盖不过去。

还有一些有洁癖的考生干呕起来,大吐特吐,很快又混了另一种难言的味道进来。

贺闻箫上辈子在农村长大,经历过家中施粪肥,对这些气味还是有一定的承受力的,他只是皱了皱眉头,翻了个身又睡去。

幸好近来有好好锻炼身体,好歹睡了一觉。

第二天五更,号舍里亮满了蜡烛,贺闻箫翻身起来洗把脸,今日打算再精修一遍文章。

昨夜那股令人作呕的便溺味还没有完全消散,贺闻箫心无旁骛,只一字一字修他的文章,一日下来埋头下来,已修剪得不枝不蔓。

贺闻箫深深地松了口气,一抬头才发觉天色已晚,而他从早到晚竟没吃东西也没喝水,忘记了时间整整坐了一天。

贺闻箫赶紧生炉子烧水,完全顾不得讲究味道,把肉、点心等东西放进水壶里一块儿煮一煮,且预防不太新鲜窜稀,晾凉后填肚子。

许久之后只觉得外头天黑了一层,他抬头看去,天光隐了大半,快到黄昏拿灯时分了。

也是乡试每场交卷的时候。

考场之中也随之骚动起来,有人高声叹气,有人坐立不安,还有人在奋笔疾书赶最后的时间....

贺闻箫安安静静地坐着,很快,一声催促的鼓鸣传来,主考官周朴沉声道:“停笔。”

考场中的笔应声而收住。

书吏们依次收卷子。

贺闻箫的号舍在前头,他出来的较早,背考篮竟觉出有些吃力,不过他硬撑着出来并没有丢丑。

别的考生比他强不到哪里去,出来号舍后一个个面如菜色,哆哆嗦嗦的,走路东倒西歪...

也不知是病了还是熬的。

贺闻箫:终于考完了。

乡试结束之后,贡院后头的阁楼里人头攒动,衙役们将两座阁楼打扫干净,一座外头一些的贴上“外帘”,供阅卷时候存放考生们的试卷,一座紧里一些的贴上“内帘”,供阅卷官在里面阅判文章。

考生们的卷子不能直接交给阅卷官一一阅卷官有同考官,也有当地进士出身的官员,还要先经过书吏弥封、誊录、对读等各种处理。

这是一项极细致的工作,每经过一道程序,书吏都会在相应位置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负责地说这工作没出错误。

誊录完,考生们的墨卷存外帘由知府调派府兵看管,朱卷则送给内帘之阅卷官。

阅卷官分头阅卷,并将自己选中的试卷加圈加评语放在右手边,等着判阅完推荐给主考官,这叫做“荐卷”。

而去取排名之权衡,最后全看主考官。

对未被推荐的试卷,主考官翻一翻过目一遍,以防遗珠之憾。

对于“落卷”则分别由同考、主考官加上简短的批语,写下为什么没有被录取。

等到阅卷完毕,放榜之前,知府大人从外帘调取墨卷,经过再次与阅判完毕的朱卷核对无误后,才能拆开墨卷的糊名,看到考生姓名,然后在榜上写名次。

云滇府城阅卷的工作繁重但进展有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