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贵身体太弱了,拐杖撑不了多久,只能在地上爬着,牧牧借着月光在前面边清理茅草杂物边拖着他前行。前面是片树林,那里有条小溪,牧牧之前有去那里洗涮。他立即带着老贵往树林里走去,不一会就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
小溪边有两条小路,一条横着通往对面山林,一条沿着溪流通往上游。牧牧几次来这里洗刷时,都想走过去看看,好知道它们通往哪里,但不知何老贵不让他去,叫他别惹麻烦。
两人到了溪水边,牧牧找了块干净的石头让老贵靠着休息,他想帮他清理嘴边的脏东西,老贵一把推开他的手,说:“别碰,有盅毒。”
盅毒?牧牧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他以前只见到过六六粉、敌敌畏什么的,没有听说过什么盅毒。老贵不能直接喝水,他从溪边摘了几片野芋子的叶片盛水给他喝。没想到他喝了几口后,一下吐到地上,吐出来的黑水中还有很多小小黑色的虫子,把牧牧吓了一跳。
“吐出来好受多了,你再装点水来给我喝,脚不要碰到虫子。”老贵吐出来后精神明显不一样,说话顺畅些了。
又喝了些水,老贵把自己身上稍作清理,就催着牧牧走:“再不走,他们追上来就不好办。”
牧牧带他沿着小溪边的小路缓慢地往上游走去。走了一段路后,树林深处里响起一声低沉的似鸟叫非鸟叫的哨声。牧牧有些诧异,老贵立即停下来,把手放在嘴中用尽全身力气打了个口哨作回应,打完后说道:“等会,老万来了。”
不一会,一个黑色身影快速来到老贵身边,是镂空山的老万,他那么大的年纪还能走这么快,牧牧有些觉得不可思议,在镂空山里碰见他时感觉他已很老了。
老万见到牧牧后开口就说:“你个小毛孩,惹的祸倒不少。”
牧牧无言以对。好在老万没再多说什么,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些草药让老贵含着,交待他别说话。他们两人一左一右搀扶着老贵,走起路来比之前快多了。
“大半夜的,我们该去哪儿呢?”走了会儿,牧牧禁不住问老万。
“前面有个落水崖,莫松风在那儿。”
“莫松风是谁呀?”
“到那儿你就知道了,别说话。”
三个人经过艰难爬行,终于来到一处悬崖边。
那悬崖高约十余米,像是被人从上往下劈了一刀,两边长满了杂草,中间有一道溪流从上而下流出,打在下面凸起的石头上水花四溅,远看像个小瀑布,水流到下面形成一个约十余平米大的小水潭。水潭两边较开阔,各有一块四五十坪米的空地,空地上很干净,应当有人常到这里来。
“这就是落水崖了。”老万在把老贵扶到空地,让他坐下休息后说道。在夜里硬撑着走了很长一段路,老贵已累得说不出话来。
月亮渐渐向东落下,远处的山把悬崖一点一点地藏在了它的影子中。牧牧虽然是山村长大,但还是第一次到这么荒僻的深山野林,他闻到了那与众不同的味道,特别是他们现在所处位置,是在一个山坳中,小溪的对面就是一片密林,如果不是老万带路,他可不敢一个人来到这么偏的地方。
就在他东张西望好奇这是什么地方时,一个白灰色人影沿着小溪向他们快速漂移过来。这个人正是他几次晚上在托云寨左手边那栋关住门的房子二楼走廊上见到的那个纤瘦的白胡子老头。
看到老万站了起来,牧牧心里想道,这应当就是莫松风了。
“你今天晚上做得很好。”莫松风一走到他们身边就表扬了牧牧。
“我没做什么呀。”牧牧还不明白他说的自己是哪里做得好。
“等会告诉你吧,老贵伤得很重,我们先抬他到洞里让他休息。”莫松风说完与老万一起搀扶着老贵走到悬崖左边坪子中,伸手从草丛中拿出一根棍子,插入悬崖上一个隐蔽的小洞中,不一会,悬崖上长着的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藤蔓、杂草竟然自动揿起,下面现出一条小路。从小路走过去十来米有个洞口,进入洞中后,莫松风拿出火柴把石壁上的一盏灯点亮,然后在洞口边摁了个开关,外面的藤蔓、杂草又缓缓地落下,从外面根本看不出那里面还有个山洞。
洞内很小,设施很简单,只放了个木头小床铺,边上有一排用圆木搭的两层小柜子,柜子上放了些日常用的杂物外,没有其它东西,洞内铺了个床后,就剩个小过道,真不知莫松风在这里是如何生活的,牧牧看了后心里直嘀咕。
老万帮老贵身上清理干净后,莫松风给他检查了一下身体,他外表没有受伤,但体内中了盅毒,只能用一些草药控制,一时还没有很好的破解办法,就让他先躺床上休息。
没有地方可以睡觉,莫松风他们三人坐在床边聊起了天。
“今天要是没有你那一声惊叫,何前川给他爹何超禀升法就成功了。”莫松风先开口找了个话题。
“他们在做什么法呀?”牧牧不解地问道。
“这是一门邪术,什么法没人能说得清,现在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老万吧。”莫松风看了一眼万博山。
“牧牧及老贵这些天遇到的这些事,我怀疑与曾在安和寺呆过的那几个和尚有关,趁大家这下都还没睡意,我就说说我与安和寺的恩怨过往吧。”老万开始了他的回忆。
年轻时候,万博山是一名木匠兼泥水匠,常年在外走南闯北,跑了多个地方,因为做工细,脾气好,会懂点风水,灵地村、垅田村一带几乎每家都有叫他做过木工活。除了做过木工活,有时他也去安和寺帮忙做些修建工作。
安和寺虽然是一个小寺庙,但历史较悠久,存在时间甚至早于芋林村。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安成和的云游和尚四处化缘,来到响水垄后,见该地有山有水,山坡不高,坡顶位置平坦,视野开阔,便募集筹建了安和寺,旨在保佑附近村民生活幸福、安康。安和寺后来在周边村寨小有名气,有的人来朝拜之后不愿走,在山下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一个小村子,这便是后来的芋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