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电话那头的司谚叮嘱着。
我有些哭笑不得:“我真不紧张。”
考得好就去公立本科,考不起就去专科学门技术,再不济直接揣着高中毕业证进厂打工。
哪条路都可以,对此我是真的无所谓。
“好,那你要注意休息,每天保证睡眠充足。”他继续说道,“一定要按时吃饭。”
“知道了,”我抱着座机躺床上,神游太虚,含糊其辞地敷衍着,“我尽量。尽量、尽量。话说回来——”
“你高考那年,我还去给你们喊楼加油,给我嗓门都喊劈叉了。”
那时不知道是谁最先发起的喊楼,朝对面高三那楼喊着加油,不过半分钟两栋楼的走廊挤满了人,看热闹的、凑热闹的,楼廊挤得满满当当,不知道哪个大聪明还拿出锣敲梆梆梆一顿敲(至今我依旧费解为什么会有有人带锣到教室),阵仗不小,年级组长马上在楼底吹着哨子喊停,不过实在势单力薄,近百号人的嗓门硬是把哨声盖过去,那老师吹了个寂寞,一帮学生高高兴兴地喊了个爽,直到课铃响,被各班老师半是威胁半是哄的才散了伙。
“我知道,”听筒有道气音传来,似乎是笑了一声,“我听到你喊我名字了。”
“我可算是打前锋,还没趁人还没完全聚起来,就赶紧喊你名儿的,生怕晚了人多你就听不到了。采访一下司谚同学,如此高调拉风的私人定制加油,是什么感觉?自豪不?得意不?”
他实诚道:“开心,又尴尬。”
我切了一声,道:“拧巴吧你就。”
“听到你给我加油,我当然很高兴啦,但是……大家都从周围看过来,还是很……不适应的。”
“噢,把你喊害羞了。”我揶揄。
“……”
“你还记得吗?”他突然发问。
突然被他这么一问有点懵:“啥?”
“你把我的英语笔记从教室扔下去的事。”
“嗯?噢,想起了——”我回忆起来后,有些百无聊赖,懒洋洋地拖长声音,“都高一那会儿的事了,陈年老黄历,就你记得门儿清。”
我高一快结束的那学期,也是司谚高二快结束的那学期。当届的高三生高考前有扔书的活动,供他们发泄解压,白花花的大篇试卷、课本、练习册,全被那群高考生从高楼扔下去,有些在一楼的还特地跑到最高层扔。
哗啦啦的纸片从高楼倾泻而下,那场面,不可谓不壮观,看得我也蠢蠢欲动,于是急急忙忙翻出写完的作业本和课外习题,趁着混乱,一股脑的往下抛,嫌书少还撕成好几份,边撕边洒,试卷折成纸飞机,直接往外扔,好不快活。
“扔什么不好,偏偏扔英语。”司谚在那头翻旧账,“老实交代,你是不是早有预谋?”
听他这么一个质问语气,我躺床上笑得打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真不是故意的,真不是!看他们扔书挺好玩,头脑发热也跟着扔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热闹完,也快上晚自习了,我刚好打算把你那笔记拿出来翻翻瞧瞧,谁知道书包、桌洞、郑大智…就我同桌的书桌我也找了一遍,嘿——绝了,不见了!失踪了!一拍脑门,我操——四眼的学习笔记被一块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