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总督这个反应倒是符合常理,不过和这种老狐狸打交道还是要谨慎些。
梅总督不仅惊讶于在他眼皮子底下竟有此等大事,还有这位王爷真是不按常理出牌,竟直接找他说这种事,难道不怀疑他也参与其中吗?
他感觉到后背的衣裳已经沁满了汗,这等大事他竟被隐瞒如此之久,若是由南烟王直接挑开,他这辈子的仕途就完蛋了。
梅总督今年刚过五旬,已是总督之位,有的是人想把他拉下马。
只是......
他想到这位江公子也在,这等大事竟然也有江公子参与,梅总督不得不重新估量这位公子在殿下心中的分量,以及他能起到的作用。
他斟酌着用词开口:“殿下,不知这信件从何而来?”
“盐矿那个,在那日遇到的小女孩身上。”
“这封关于铁器的信是有人半夜偷偷放到王府门口的。”
江玥开口回答了他的问题。
随后她将他们查到的所有信息都告诉了梅总督,毫无保留。
包括账本和美少年。
梅总督的大脑飞速运转,很快就消化了这海量的信息。
毕竟是当年的榜眼,他将江玥讲的内容梳理了一下,说道:“南烟这边一定有人参与,永宁府的上一任知府可能有问题。”
朱憬怀和江玥等着他解释。
为了将自己从这件事中摘出来,梅总督几乎是知无不言,“殿下有所不知,因永昌府和元安府一直相互推脱,近二十年红玉村都没人管。六年前,因为新上任的永宁知府资历最浅,帮着红玉村做了不少事。三年前红玉村又出现盗匪,正值永宁知府任期将满,只能从永昌和元安两府中选出一府来管,这才归了元安府。”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地方,“很快,那位永宁知府升为东宫左庶子,这件事在当时十分瞩目。”
这样朱憬怀和江玥就明白了,别看东宫左庶子和知府都是正四品,表面上是平迁,实际上从一个偏远的小知府变成东宫近臣,未来三十年都会仕途平稳。
梅总督之所以很快想起这件事,是因为当时他以为这位张大人有很了不得的背景,结果到处打听下来,真的各方面都平平无奇。
最夸张的是,这位大人当年只是三甲出身的同进士。
人家说,同进士如夫人,可见同进士的仕途会如何艰难。
可这位张大人竟然直接平步青云,抱上了东宫的大腿。
这种人物怎么能不令人好奇呢?
梅总督当时还托他在扬州的小弟帮忙打听了一下,可惜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他这辈子进内阁的希望不大,看到这样平庸的人竟然有如此好的际遇,也不得不感叹一下人各有命。
“这位现在已是太子心腹了。”梅总督直言不讳。
其实从这几句话就可以看出,梅总督对东宫不太友善,但江玥不懂得做臣子的语言技巧,朱憬怀是天潢贵胄,一般都是别人跪着和他说话,他很少去察言观色。
梅总督属实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说来梅总督家里也是书香传家,家中子弟都是要科举做官的。
先不说梅总督的两个儿子都十分有出息,他的父亲当年也是死在总督任上的。
如今他的幼弟不过三十出头,已在扬州这样的繁华之地任知府,可见他如何的少年英才。
梅家是有底气的,但和东宫不和属实稀罕。
“你那位远亲呢?”就是买下李老汉祖上田地的那位。
梅总督皱眉:“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我都想不起他什么时候来过总督府。”
这个人他真的不认识,他向朱憬怀保证:“臣回去会问一下拙荆,老臣确实不知道这个人。”
亲戚都能乱认吗?只能等他回去问问看。
梅总督想到那位提供账本的少年,“账本上的内容八九不离十,不过老臣知道有一个人和太子关系密切,太子十分依赖他。
他想到最近从京都那边传来的消息,“臣不知最近发生了什么变故,但东宫的事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翰林学士刘大人的参与。”
听到这个名字,江玥挑眉。
朱憬怀看向江玥,江玥一言不发,他问梅总督,“怎么说?”
刘璋是东宫的人,这件事人尽皆知吧。
本来梅总督只能自己硬扛这些事,今日看这位殿下也不是个糊涂的,何不搏一把!
哪怕最后还是太子登基,他们南烟天高皇帝远,只要这位殿下可以掌握南烟,他梅家的人绝对可以有立足之地。
说来都怪孙老头,要不是他明确表示想让孙女做南烟王妃,他也想把女儿嫁给这位王爷,免得被那心怀不轨的人惦记。
他确实打算帮这位殿下一把,“臣有一次在京城的悦凌客栈用膳,不小心发现了太子殿下在隔壁用膳,偶然间听到了些事情。”
“陪着太子殿下的正是这位刘大人,太子殿下正在安抚刘大人,让他迎一位姑娘进门做儿媳,似乎这门婚事可以给太子带来诸多好处。”
好熟悉的内容,江玥眨眨眼,朱憬怀皱眉。
江玥猜测大概率就是她这门亲事,但她能带来什么利益呢?还是在说刘二公子?
朱憬怀却断定就是江玥,“是让刘家放弃尚主吗?”
梅总督点头,京中的事这位殿下应该很清楚。
朱憬怀能理解太子的想法,刘家尚主是要皇家帮扶,对太子而言妹妹的婚事可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若能让刘家放弃尚主反而帮着拉拢安国侯,确实可以迅速壮大东宫的势力。
这个账很容易算明白。
朱憬怀嗤之以鼻:“真是做的好梦。”
他说完又瞥了江玥一眼,看她并没有生气,于是执起茶壶为江玥添茶。
正要给梅总督添茶时才发现他身前没有茶。
可怜的梅总督,这个时候才喝上朱憬怀这位王爷的茶。
看着眼前刚刚被下人送进来的茶杯和王爷倒的茶水,梅总督受宠若惊,这位王爷真的很平易近人。
这些天步步为营,竟查出这么多事,想必也是个心里有数的。
他真的动了一些心思,看来也不是没有一点机会。
而朱憬怀确认江玥无碍后,继续问梅总督,“可有说别的?”
“还有谁家全家丧身火海之类的话,大概是太子帮着刘大人处理过什么人吧,臣记不清楚了。”
好像是烧死了一家姓江的,他记不准必然不敢贸然讲这些。
“本王一直知道刘璋和东宫走得近,只是没想到竟是如此亲近。”有这般深的利益捆绑,只怕这位刘大人在东宫的分量不一般。
江玥总觉得事情有些奇怪,说不清楚的奇怪,“梅大人是想说,贩卖私盐的事刘大人或许参与其中是吗?”
若不是刘家拖拖拉拉不肯下决断,江玥是真的有可能嫁进刘府的。
师父云游四海,在京中经营这般久,多少对刘家有些了解吧,为何一定要她嫁入刘家?
只是因为那封亡父留下的婚书吗?
既然刘家志在公主,为何不顺水推舟了结这件事呢?
梅总督不知道眼前二人在思考什么,他一向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像刘璋这样官运亨通的人,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类,个人才能极其出众,比如安国侯这种杀人如麻军功累累的人。
第二类,背景深厚,有人帮着疏通关系保驾护航,比如那谁谁,还有那谁谁。
再就是参与一些不正当的事情,与上位者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在梅总督看来,刘璋很明显属于第三种。
哪怕他有个女儿在宫里做美人,也不值得让太子这般信任。
除非他们有共同的秘密,通过合作各取所需。
私开盐矿、贩卖私盐这种事就是一个可以互相牵制的大秘密。
“还有襄阳知府,想必殿下知道这是东宫的人,那位俞公子出现得非常古怪,不得不防。”
听到那位少年,江玥也想起来,这些日子采买的账本没问题,看来少年拿到的账本就是错的,可为何他不做矫正,也不给他们提个醒呢?
江玥想了想,如果梅总督可以加入进来,能帮他们分担不少。
“大人对这位刘大人了解很多吗?”
“他是舍弟那一科的进士,二甲第七十八名,很中规中矩的名次。这些年来可谓是顺风顺水,一路升至正三品翰林学士。”
别看总督是正二品,跟人家号称小九卿的正三品翰林学士可不是一个分量。
这可是妥妥的天子近臣,以后还会是下一位天子的近臣。
“宫里有一位刘美人,正是刘大人的长女。”他不好去评价天子妃嫔,但结合位份和资历,这位美人并不太得陛下喜欢,进宫好几年也并未传出有诞育皇嗣。
这也更加佐证了这位刘大人的手段。
“更具体的臣并不知晓,最近京中的事不大正常,臣听说近几个月先是刘大人的长子要尚主,后来他家的准儿媳又惨死于大火之中,接着刘大人就被陛下调到直隶了。”
他想了想,“如果想从这位刘大人处入手,可以先查查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那位死于大火中的准儿媳大概就是太子提过的,可以令东宫如虎添翼的姑娘。”
只是......
“只是,臣目前得到的消息是,那位姑娘出身微寒,所以事情真的很怪异。”
江玥对今天听到的这些内容也表示不能理解,但她显然更关心另一件事,“大人手下能用的人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