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都来读小说 > 战山河 > 第526章 第五二六章 磷骨潭

第526章 第五二六章 磷骨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缝里首先冒出一只断手,经年风化的手骨折了两根指头,大拇指却还握着战刀。

“这、这是一个白骨坑啊!!”

此刻,裂缝再次扩大,掀开了最后一层遮掩真相的土皮——只见成千上万具白骨堆叠在坑底,与天雪交映,惨白至刺烈。

祝龙被眼前一幕震得一句话都说不出,谢冲同样。

不同于烈家军至惨至烈却仍不屈不挠向上攀越的骨峰,方坑中堆叠的骸骨好似一个个受尽屈辱,不甘不愿地化为助长山草的污泥,被风雪强行镇压在潭下,最终变成了一节节搅拧怨气的鬼骷。

山风一吹,万鬼骤嘶。

“这下头还埋了多少?”一名士兵发问。

二爷犹似波澜不惊,“至少三十万。”

“什么……”谢冲哑然,“那岂不是……”

“整座枕生峡实则是被白骨活生生砌起来的。”二爷走上裂断的谷口,眺望远方矮一些的群峰,“我们所在的地方原本不是九龙道的最高峰。三十五年风霜雨雪,河流改道,峡口慢涨,连风声都变得更刺耳了。”

三十五年啊……

谁能想到,宣南王大军根本不是困死在什么九川县,而是全军覆没在九龙道;

枕生峡“一侧生一侧死”的传言指的也不是什么风花雪月的南柯旧梦,而是当年困落至此的宣南王大军求生不得求死无门的惨状;

枕生峡分明就是一座“亡骨峡”,“磷骨潭”因此而得名。

腐败的肉骨滋养了谷中万万只黑鸦,尸山骨海,荒土难封。

烈家骨山垒砌在另一片骨海之上,山海相连间,是隔着悠悠岁月的两世军魂。

他们缠搅在一起,分不清彼此,只能从白骨的色泽上区分一二,每拨开一层,每踏出一步,脚下都浸透了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宣南王的大军会死在这里?”谢冲显然还没从方才那一幕的震惊中缓过神,话音控制不住地发颤。

燃烧篝火的山洞,能比外头稍稍暖和一些。

二爷从身后的包袱里拿出一本书,翻开早就折好的书页,平铺在地上,“《燕云方志》,一直在云州府的卷宗库里封着,之前同鹿山他们细查宣南王时,顺便看到的。”

《燕云方志》是燕云一带官府编纂的地方志,细分为“地理志”、“田垄志”、“军粮志”等二十八卷,详尽地记录下燕云十六州军事民生的变革。

二爷有意无意地看了谢冲一眼,“所谓‘无考者不成书’,相较于歌功颂德的官史明文,地方志的考证相对更客观一些。”

谢冲憋着一口气,十分清楚他这话实则是意指自己从京师带来的五王史录本身存疑。

“我记得当时在穹顶时,三哥你讲过这段战史——元熙四十七年,五王不敌宣南王军,兵败太原,后被困鱼子沟。魏知信用兵神速,派当时还在做魏家参将的父亲潜伏于距离鱼子沟不远的九川县外,及时截断了五王判军的粮草补给,致使其被困鱼子沟数月,大军饥荒而死。这段话乍一听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你们看这里——”(前情:341章)

二爷指着《燕云方志·军粮志》中被他用红色圈出的一句话,“‘元熙四十七年冬月末,自云州粮仓调粮三十万石,急应军需’。”

祝龙不解,“什么意思?”

谢冲皱起眉,“这是云州的军粮志,当时镇守云州的是宣南王,这批粮草应该是他调运出来,用以征战太原的。”

二爷又往后翻了半册,指了指另一句话。

祝龙读道,“‘泽济二年三月,云州府入记军粮三十万石,困济注。’困济粮?劫下的军粮?”

“看明白了么?”二爷扫了众人一眼,冷道,“被宣南王从云州粮库调运出的三十石粮草在外面兜转了一圈,最后竟又毫发无损地运回了云州粮库——‘急备粮’摇身一变‘困济粮’,说明什么?”

谢冲似乎反映过来了,脸色一白,“难道——”

二爷语声一沉,“没错。魏老元帅当年命父亲在九川县外劫下的粮草根本不是五王的,而是宣南王军的!宣南王军阵亡九龙道,也不是被自己人背叛,而是被南朝靖天、姚家祖辈世代效忠的薛氏江山!”

他轻轻叹出一口气,转向靳王,“——也就是你的父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