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都来读小说网 > 再回首 > 第2章 第二章 龙游河的传说【引子】

第2章 第二章 龙游河的传说【引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时江苏方士徐福在侧,他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秦始皇大为高兴,随后根据徐福的要求,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他出海求取仙药。据说他满载仙药而归。他从吴淞口进入长江,到达龙游河时轮船搁浅,不老药泄入河中。因为浓度稀了,再也不可能长生不老,不过喝了含有不老药的河水之后,延年益寿却是真的!这就是如皋人普遍长寿的缘由。

如皋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这也是如皋别名“雉水”的由来。

或许《左传》的记载只是一个传说,却在几百年后被一个文人引用,那个吟出“大江东去”等千古绝唱的苏轼,在《和梅户曹会猎铁沟》里说:

山西从古说三明,

谁信儒冠也捍城。

竿上鲸鲵犹未掩,

草中狐兔不须惊。

东州赵叟饮无敌,

南国梅仙诗有声。

向不如皋闲射雉,

归来何以得卿卿。

一个自古崇尚权力的国度,士大夫娶美妻比比皆是,这个“娶”字里,肯定有太多无奈和冤屈,使得美妻“三年不言不笑”。后来美妻的态度瞬间转变很让人深思,我不信是因其夫“射雉”并“获之”。毕竟,平常的一次去芦苇荡狩猎,且猎获的只是一小野鸡,仅此就能博美人一笑,实在牵强,更不足以使一直阴沉着脸的美妻就此回心转意。我以为让她屈从且接受命运的,不是“射雉”本身,而是“射雉”之地。

据考证,《红楼梦》里很多诗词,都套用或模仿了一代才女董小宛的笔墨,大观园好多景观,也和如皋水绘园相似,加上里面很多和如皋一样的方言,一些人便由此推断:《红楼梦》其实是出自冒辟疆之手。

虽说这样的论断缺乏有力证据,但至少也从几个方面证明了这篇小说之王肯定和如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水绘园里遗留着的一张床榻,那张近似贾宝玉在上面梦游太虚的床榻,那张董小宛就寝过的床榻,床榻前的红木竹屏,听说是历经三年有余,耗费千余人工精雕细凿成的木器。木器上,立体的和实际一般大小的竹枝,栩栩如生,彰显着妙到毫厘的精致与婉约。如同我眼里的如皋,总以一种小家碧玉般平淡又精细的姿态,低调而从容地徜徉在历史长河里。

话说龙游河与长江交接处有个杨家庄,因为紧靠长江,这里有广阔的芦苇滩。那望不到尽头的齐刷刷的一片翠绿,翻卷出一浪又一浪绿波,层层推向水天相接的白云深处。这里水草从生,天上白鹭、天鹅飞来飞去;地上野鸡、野兔繁衍生息;更有那鱼虾蟹鳖,在水边游来爬去。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长江东西走向,龙游河南连长江,北接大海。河面弯曲狭小,因为与长江相通,就算是盛夏,河里的水也是清凉透骨。到了冬天,却又不可能冰冻。因为江水川流不息,气温又不太低,河水冻不起来。

江河如此多娇,除了运输方便之外,更为主要的是水产丰富。每逢雨季,大水由农田流入河中,又从龙游河南流入江。任你暴雨倾盆,太阳一出来,立即恢复如初。又或者数月不下雨,因为临近江河,土地也不可能干涸,因此不管天气如何变化,杨家庄始终旱涝保收!

鱼、蟹有个特性,喜欢逆流而上,不喜欢随波遂流!做人这是好品质,做鱼那就是犯傻!每逢下雨,水往低处流,鱼往高处游!等到雨停水止,路边上,农田里,到处都是鱼虾蟹鳖,不须任何工具,赤手便可以捡上几斤,加点油盐,足够一家人吃上几天。如果将河段任何地方筑上两个土坝,将坝中水抽干,每次都能捕上几十斤鱼虾。捕完将坝挖掉,过几天再筑再抽,又能捕上几十斤!鱼虾从长江游来,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