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都来读小说 > 海马与银杏叶 > 第5章 五

第5章 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荧光灯在凌晨两点的图书馆里嗡嗡作响,姜浅柠面前的桌上摊开着《临床抗癫痫药物手册》《神经药理学前沿》和五本摊开的英文期刊。她的指尖停在一页泛黄的文献上,那里用红笔圈出了一段话:

"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联用可能导致震颤加重,尤其在大剂量时..."

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深深的痕迹。她突然想起程越帮她捡解剖图谱时,右手无名指和小指不自然的蜷曲——当时他迅速把手插进了口袋。

手机屏幕在昏暗的桌面上亮起。姜浅柠点开和妈妈的对话框,拇指悬在键盘上犹豫了几秒:

[妈,我想请教个问题。如果患者长期服用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托吡酯,但最近出现手抖和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调整用药?]

发送后她立刻把手机扣在桌上,像藏起什么罪证。三分钟过去,手机震动起来:

[谁的用药方案?这么复杂的组合一般是难治性癫痫患者。]

姜浅柠的耳尖发烫。她咬着下唇打字:

[只是药理学预习...我们下学期要学联合用药。]**

对话框显示"正在输入"持续了很久。最终发来的是一份详尽的PDF,标题是《多药联用时的剂量调整策略》,末尾还用红字标注:

※特别注意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警惕托吡酯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

※建议考虑添加左乙拉西坦替代部分剂量

最后跟着一条语音。姜浅柠戴上耳机,妈妈温柔又疲惫的声音传来:"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一定要遵医嘱。学业虽然要紧,身体更重要,早点休息。"

她反复听了三遍,突然把额头抵在冰冷的书页上。参考文献的铅字在眼前模糊成黑点,其中一行小字格外刺眼: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患者中,抑郁症状发生率高达43.7%"

窗外,第一缕晨光已经爬上医学楼顶的时钟。

神经科学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培养箱里的脑切片样本在特殊溶液中缓慢旋转。程越坐在电子显微镜前,钢笔在右手疤痕处微微打滑,留下断续的墨迹。他记录着海马区神经元的电活动数据,笔尖在纸上划出规律的沙沙声。

"还没走?"林教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伴随着实验室门关上的轻响。他端着两个咖啡杯走进来,白大褂袖口粘着些许事迹干涸的痕迹。“低因的。”他将贴有温度贴的杯子推给程越,“咖啡因含量12mg,不会干扰你的脑电图监测。”

程越抬头,接过那杯贴着温度贴的咖啡,温度贴显示温度在55℃左右。

“还有两组数据要整理。”他端起杯子热气在镜片上蒙起白雾。不加糖——林教授记得他的每个习惯。

林教授拉过一张转椅坐下,目光扫过程越面前密密麻麻的记录表:"新药反应怎么样?"

"发作频率降低了23%,"程越推了推眼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缩短了约40%。"他指了指电脑屏幕上几处异常波形,"前额叶皮层活动明显减弱,可能解释嗜睡和认知迟缓的副作用。"

林教授从白大褂口袋取出便携式血药浓度检测仪:"伸手。"

程越顺从地露出腕静脉,针尖刺入时,两人都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76mg/mL**——刚好卡在治疗窗下限,像一道摇摇欲坠的警戒线。

"姜浅柠来找过我了。"林教授突然说。

程越的钢笔尖在纸上顿住,墨汁洇开一小片阴影。他缓慢地放下笔:"她...有什么事吗?"声音平静得像是询问某个无关紧要的实验数据。

"问了一大堆关于难治性癫痫的问题。"林教授调整着检测仪,余光扫过程越绷紧的下颌线,"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阈值,问到拉莫三嗪与唑尼沙胺的协同作用机制——"他顿了顿,"有趣的是,她提出的联用方案,正好是我下周打算给你试的。"

程越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钢笔的金属笔夹,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姜浅柠翻文献时泛红的指尖。她连这个都查到了?

"她一向…认真。"他最终说道,笔夹在指腹压出一道浅痕,像某种未完成的刻度。

"只是认真?"林教授意味深长地问,"陈稳说她已经连续三周去图书馆查癫痫文献了。"

实验室的负压系统突然启动,换气扇的噪音淹没了程越的呼吸声。他放下咖啡杯,杯底与金属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林老师,"他的声音刻意平静,"如果您是想问我对姜浅柠的态度,我的答案和上次一样。"

"上次你说是'不想拖累别人'。"林教授翻开程越的实验记录本,状似随意地浏览,"这次能告诉我真正的原因吗?"

程越的呼吸微微停滞。林教授对他而言不仅是导师,更是父亲去世后最亲近的长辈。十七岁那年的车祸后,是林教授在现场抱住浑身是血的他;是大二那次解剖课发作后,林教授为他与校长对峙,最后力排众议将他转到现在的专业;也是林教授,在无数个深夜接到他的手环警报后,第一时间赶到他的宿舍。

"我给您看过我母亲的日记吗?"程越突然问。

林教授摇头。

程越从钱包夹层取出一张对折的泛黄纸页,小心翼翼地展开。纸上的字迹娟秀却颤抖,有些笔画歪歪扭扭地滑出横线。"这是她去世前三个月写的。"

林教授戴上眼镜,默默读出上面的内容:

「庆峰,今天又尿湿了床单。看着你凌晨三点起来换床单的背影,我真希望那场发作直接要了我的命...」

纸页在林教授手中微微颤抖。程越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从我有记忆起,母亲就在发作与自责间循环。每次大发作后,她会清醒几天,拼命做家务、给我织毛衣、写长长的日记...然后又一次发作,又一轮瘫痪和失禁。"他的指尖轻轻敲击桌面,节奏越来越快,"父亲从不抱怨,但我知道他每天下班回家前,都要在车里坐十分钟才有勇气进门。"

实验室的荧光灯在程越脸上投下冷色调的阴影,眼下的青黑更加明显。林教授沉默地将纸页还给他,程越却摇摇头:"您留着吧。我早该...不再带着它了。

""程越,"林教授轻声说,"你不是你母亲。"

"但我会成为我父亲。"程越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痛楚,"您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父亲去世那天,我竟然感到一丝...解脱。"他的声音哽住了,"他终于解脱了,而我也不用...不用再看着他被一点点耗干。"

钢笔从他指间滑落,在实验记录本上滚出一道蓝色的痕迹。程越盯着那道痕迹,仿佛那是父亲车祸现场的路面刮痕:"然后命运给了我一个绝妙的笑话——我遗传了母亲的病,注定要重复他们的悲剧。"

林教授深深叹息:"所以你推开所有可能靠近的人。"

"这不是很合理吗?"程越苦笑,"要么我成为母亲的翻版,拖累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要么我找个健康人,然后看她像父亲一样被耗干。"他摇摇头,"无论哪种,结局都写好了。"

"医学在进步,程越。"林教授指了指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十年前你母亲的药物选择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有新型抗癫痫药物,经颅磁刺激,生酮饮食调控…"

"——但这些都治不好根本。"程越打断他,"您知道我最怕什么吗?不是发作时的痛苦,不是公开场合的难堪,甚至不是可能的早逝。"他的声音低下去,"是有一天,姜浅柠看着我时,我眼里会出现母亲日记里写的那样,开始憎恨自己需要被照顾的每一口呼吸。"

实验室陷入沉默,只有培养箱的气泵发出规律的"嘶嘶"声。林教授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你有没有想过,姜浅柠和你母亲是截然不同的人?"

程越皱眉:"什么意思?"

"你母亲发病时医学技术没有现在发达,社会支持体系还不完善。她作为病人只能被迫接受照顾。"林教授指了指程越手腕上的监测手环,"而现在,你有实时监测、有应急药物、有专业急救知识普及...你还有选择权…"

程越无意识地转动着手环:"但她值得更好的。"

"这该由她自己决定,不是吗?"林教授站起身,拍了拍程越的肩膀,"我只是不希望你因为恐惧而错过...某种可能性。"

程越望向电子显微镜显示屏上放大的神经元图像,那些突触和轴突在黑白画面中交织成复杂的网络:"我现在只想专注学业和研究。如果...如果将来能在这个领域有所贡献,也许就能证明这些痛苦有意义。"

林教授看着他紧绷的侧脸,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别太晚回去。新药需要规律作息。"

程越点点头,重新拿起钢笔。当实验室门关上后,他的笔尖悬在纸上许久,最终只写下日期就停住了。他掏出手机,翻到与姜浅柠的聊天界面——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一周前她发来的"天气转凉,注意保暖",他没有回复。

窗外,暮色渐渐笼罩校园。程越望着远处图书馆亮起的灯光,想象着姜浅柠可能坐在某个靠窗的位置,翻阅着那些他比任何人都熟悉的医学专著。他的拇指在手机屏幕上悬停许久,最终还是锁上了屏幕,将手机放回口袋。

实验服口袋里,那张母亲日记的复印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一声遥远的叹息。

---

"他又没回你?"刘晓丽趴在宿舍床上,晃着两条腿,看着姜浅柠第N次检查手机。

姜浅柠把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上:"可能在实验室,信号不好。""醒醒吧姐妹,"刘晓丽翻了个白眼,"程越学长的手机长在他手上好吗?陈稳说他回导师消息都是秒回。"她跳下床,凑到姜浅柠身边,"要我说,算了吧。医学院帅哥又不止他一个,上周临床医学那个篮球队长还问我要你微信呢。"

姜浅柠打开解剖学课本,假装专注地看书:"我只是觉得...他可能需要帮助。"

"哈!"刘晓丽夸张地拍了下桌子,"需要帮助的人会连着一周绕远路就为了不走基础医学楼前的主干道?"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看,护理系群都传疯了——'水晶冰山学长躲避追求者的十八种路径'。

"手机屏幕上是一张模糊的偷拍照,程越戴着口罩和棒球帽,从医学院最偏僻的西门绕行进校。姜浅柠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那条路要多走十五分钟。

"他...真的这么讨厌我吗?"她轻声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

刘晓丽突然收起玩笑表情,叹了口气:"不是讨厌你。陈稳说程越学长最近把自己逼得更狠了,除了实验室就是图书馆,连他们室友都见不到几面。"她犹豫了一下,"好像...自从你去他宿舍那天开始。"

姜浅柠想起那天程越谈起父母时眼中的痛楚。她合上课本,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临床神经病学》:"我去图书馆还书。"

"等等!"刘晓丽神秘兮兮地拉住她,"想知道程越学长今天的行程吗?"

姜浅柠转头看她:"你怎么会...""陈稳学长欠我个人情。"

刘晓丽得意地晃了晃手机,"下午三点到五点,程越会在生命科学馆三楼电子阅览室查资料。关键词是'难治性癫痫的联合用药策略'——"她突然压低声音,"听说林教授准备给他调整药物方案,好像要试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托吡酯的三联疗法。"

她眨眨眼,用胳膊肘轻推姜浅柠:"巧不巧?这不就是你上周熬夜查资料时说的'最佳药物组合'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